中心概况

中心概况

江西中医药大学在2007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评为优秀,并于2009年通过了国家教育部对中药专业的专业认证,成为同类专业中首家通过国家认证的专业。学校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将对本科生培养作为学校的第一使命,针对中药学类人才的培养,创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运行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教学管理,出台各种本科教学工作规程,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实验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使教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学校还通过“中药科研实践班”“药学摇篮班”“开放实验室”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早期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打破传统的中药学专业教学框架,提出了“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培养中药学创新人才”的新思路,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心特色和成果

  1. 整合学科内容,优化资源配置,构建科学合理实验平台

    江西中医学院药学院于2007年,由原来的药学系和中药系合并而来,为了进一步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配置,避免原来按单一学科设置实验,教学内容过度重复交叉,偏重于验证理论,知识陈旧和方法落后等问题,本中心从培养药学创新实践型人才总体目标需要出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相关学科的实验进行整合,形成模块化、立体式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中心构建了五个实验教学平台,即基础化学类教学平台: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类实验;专业化学类教学平台:包括药物化学、应用化学和中药化学类实验;药理类教学平台:包括药理学、中药药理学和临床中药类实验;资源环境类教学平台:包括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和环境科学类实验;制药类教学平台:包括药剂学、中药药剂学和中药炮制类实验。通过归类整合,系统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思维和素质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实训基地、开放实验室、实践教学平台和创新实验班等多层次多方位的实验教学立体网络。

二、理论与实验实践并重,加大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中药学是以实验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实践教学是培养中药学类人才实验技能、科学思维与方法、创新意识与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和最有效的途径。我校在注重课程理论教学的同时,将实验实践教学放在了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实训教学(如参观中药标本馆、神农园、建立虚拟化学实训室、中药制剂实训室、中药炮制传统实训室等)作为拓展课程,以开放实验室、实践平台作为创新能力深入训练,以创新实验班作为强化培养模式,使实验实践教学成为既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又具独立职能、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平台。在实践课程体系中,注重与理论教学内容上的整体优化,注重课程结构的系统性,多学科的渗透性和交叉性,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教和学的双向运作等。以中药学类学生重要的实训基地中药标本馆和神农园为例:

中药标本馆:

中药标本馆总面积1120平方米,由中药综合展厅和药用植物标本室组成。中药综合展厅由原药材展区和饮片展区组成,原药材展区展示中药材标本2000余种,5000余瓶,包括经典生药、国际生药、名贵药材、江西特产药材及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中药研究专题标本;饮片展区展示了临床常用饮片460种和闻名遐迩的江西“樟树帮”、“建昌帮”等特色炮制流派的中药饮片500余种;药用植物标本室收藏药用植物标本50000余份、2600余种,其中最早的标本有近百年的历史。我国中药历史悠久、品种繁多,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蕴藏着丰富的科学内容,是巨大的知识宝库。中药标本馆作为学校重要的教学科研资源,有力地促进了我校的中医药教学及科研工作,为全体师生及有志学习和了解中医药专业知识的朋友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园地,同时也是我校中药专业学生课外实训的重要平台。

 

[ 1 2 3 ]

Copyright ©  江西中医药大学  赣ICP13005956号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兴湾大道818号    邮编:33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