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2018年

作者: 时间:2023-06-12 点击数:

附件:

 

批准立项年份

2013

通过验收年份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

20181——201812月)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中药学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实验教学中心主任:杨明  钟凌云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联系电话:13870608983  13870890930

实验教学中心联系人电子邮箱:ly1638163@163.com

所在学校名称:江西中医药大学

所在学校联系人/联系电话:079187118911

 

 

 

20191  10 日填报

 

 

 

第一部分  年度报告

一、人才培养工作和成效

(一)人才培养基本情况。

本实验教学中心承担了基础化学类实验教学项目: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类实验;专业化学类实验教学项目:包括药物化学、应用化学和中药化学类实验;药理类实验教学项目:包括药理学、中药药理学和临床中药类实验;资源环境类实验教学项目:包括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和环境科学类实验;制药类实验教学项目:包括药剂学、中药药剂学和中药炮制类实验。学生惠及全体我院全体学生,尤其是中药学专业类学生,年承担实验教学学时5700余学时,学生达12000人次。

(二)人才培养成效评价。

 12018年,学校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为88.02%,考研升学率平均为17.57%,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药学院专业2018年平均就业率达到88.51%,考研升学率达20.29%,均远远超出全省平均水平,体现了较强的就业竞争力。 

 2)我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一是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搭建了校内开放实验室,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创新模拟和实践的平台;二是学校开办了双惟模式下的“中药科研实践班”,引导有科研兴趣的本科生参与科研实践;三是药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训练计划项目和培训,培养更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20181017-19日,在由国家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中国药科大学会主办,天津大学承办的“第二届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世界大学生创新创业暨实验教学改革大赛”中,我校药学院选送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低阻高效新型“电纺中药纳米纤维”防霾抗病毒口罩》荣获大赛一等奖,《从植物到药物(中药饮片)的AR可视化平台应用研究--以江西道地药材枳壳为例》荣获大赛二等奖;选送的实验教学改革项目《黑冰片分散片制备及质量检测》和《中药炮制传统煨附子与现代生产熟地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均荣获大赛二等奖,我校推选的四个参赛项目全部获奖。

   二、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立项、进展、完成等情况。

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不断探索中药学学实验教学的规律,不断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一是要树立忧患意识,主动思考、研究实验教学改革问题;二是要树立竞争意识,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工作,力争得到更多支持;三是树立项目运作观念,通过项目形式对实验教学问题展开专门研究;四是树立精品意识,不断探究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寻求中药学实验教学的最优模式。2018年,中心老师立项了省、校级实验教学改革课题“虚实结合的层次化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项目驱动分层次的《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等5项,结题8项。在研省部级教改课题8项。

(二)科学研究等情况。

     2018年,本中心老师共承担省部级以上各类项目50余项,经费4539万元;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本专业论文、论著70余篇。

  积极加强教材体系建设。教材建设是中药学实验教学建设的重要环节。中心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教师出版教材,将教学思想内化在教材之中。 2018年我中心教师出版教材33部,共有50人次教师参与编写。其中主编7部,副主编10部。有力地推动了中心的实验教学。

本中心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开设开放性实验。面向全院学生开设了“比较柴胡不同炮制品有效成分含量研究”“从茶叶中绿色提取咖啡因及其红外光谱的测定”等10余项开放性实验,选课学生到500多人次。

三、人才队伍建设

(一)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1)年龄结构合理,教师数量充足。本中心专业教师年龄结构基本合理,教师数量充足,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35岁以下教师数15人,占比14.56%,均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36-45岁教师数47人,占比45.64% 46-55岁教师数31人,占比30.09%55岁以上教师数10人,占比为9.71% 

     (2)职称结构合理,保障教学质量。学校按照公平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的原则,推行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使师资队伍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更加合理。目前,本中心教师中,高级职称人员70人,比例为69.6% 

     (3)学历结构合理,硕、博比例逐年攀升。学校在引进新师资时,优先引进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优秀人才,并通过实施《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管理办法》,鼓励和支持教师通过在职申请、委托培养等方式攻读博士学位,不断改善师资队伍学历(位)结构。目前本中心专业教师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已达到67.96% 

   4)学缘结构优化,有利学术繁荣。学校通过人才培养和引进,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目前,本中心专业教师中非本校毕业教师69人,比例为67.6% 教师队伍中,获国家级优秀教师2人,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井冈学者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4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9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8人,江西省青年科学家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 

(二)队伍建设的举措与取得的成绩等。

      1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教师教学的健康发展。 

    学校制定了《教学标兵遴选与奖励办法》、《教师职务试行条例》、《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暂行规定》、《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教师培训工作规程(修订)》、《青年教师培养细则》、《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暂行规定》、《教师培训经费管理暂行规定(修订)》等条例并严格执行,有效保障了教师的合法权利。学校对专业教师实施资格认定制度和教师聘任制度。由学术委员会组织专家按照《江西中医药大学主讲教师管理办法(修订稿)》、《江西中医药大学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若干问题的规定》、《江西中医药大学关于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实施办法》,对教师业绩材料进行评审,对符合要求的教师实行聘任。从制度上有效保证了教师教学发展。药学院按照《江西中医药大学教学质量评估办法》、《江西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三级听课管理制度》、《江西中医药大学教学人员工作质量与职业道德规范》、《江西中医药大学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评价标准》的规定,通过听课、师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网上评教、检查教案、讲稿、试卷及学生实验报告等形式,全面评估检查本专业教师的绩效。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了教师教学的健康发展。 

(2)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教学培训计划.

    制定了《教师培训工作规程(修订)》、《青年教师培养细则》、《教师培训经费管理暂行规定(修订)》等条例并严格执行。药学院制定了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尤其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通过岗前培训、在职培训、攻读学位、国内外进修培训和学术交流等形式,提升教师素质。近年来,本中心委托培养硕士、博士28人,占27%。 

(3)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重点高校或科研院所攻读博士学位。

    学校制定了《“十二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强调加大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创新培养模式,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制定了《委托培养博士研究生管理办法》,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重点高校或科研院所攻读博士学位,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与学缘结构;制定了《教师国(境)外访学进修管理办法》,鼓励教师到国外重点大学、医院及著名学术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交流、访问学习或深造,使中青年学术骨干更多地具有国外留学、研究经历,提高教师的国外学术背景和整体素质水平。积极组织辅导员参加校内外培训,帮助辅导员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

(4)常态化的教师培训。

    在北京师范大学开办4期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班,在校内开设6期青年教师教学法班、开展“梅岭论道”午间教学沙龙主题活动、启动“千里游学青年骨干教师学术交流项目”。一系列培训、学习和交流活动引领全校教师学习、掌握PBL、参与式、探究式等教育教学方法,及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最新成果。 

(5)学校定期举办教学技能比赛,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展示与交流。

   2007年至今举办6届教学标兵遴选、于2010年至今举办5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学校教师多次在国内各类教师基本功竞赛、教学设计大赛及其他教学大赛中获奖。2018年10月13日—14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成都中医药大学承办的第三届“中医药社杯”高等学中药学类专业校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暨第二届青年教师发展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我校参赛选手药学院的关志宇博士主讲的《中药药剂》课《颗粒的制备》章节获得高级组一等奖,药学院的于欢博士主讲《中药炮制学》课《饮片切制》章节获得初中级组二等奖,药学院的陈泣博士主讲《临床中药学》课《解表药麻黄》章节获得初中级组三等奖,我校推选的3位参赛教师全部获奖。

四、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

 (一)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先进程度越来越高,信息技术被越来越频繁的应用于教学领域,我校非常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在教学领域的应用,也通过和科技企业的深度合作,将我校现有优质教学资源转化为信息化教学资源,更好的运用到日常教学,教学成果也显著提升。

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出具有专业特色的虚拟仿真实训实验系统,将学校的各类信息化实验教学资源进行创造性的整合和联通,形成完整的虚拟实验网络,最终建设成具有扩展性、兼容性、前瞻性的管理和共享平台。我校中药产业链关键环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5年通过国家级评审被评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我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已建设有中药资源类虚拟仿真实验中药炮制与制剂类虚拟仿真实验中药成分类虚拟仿真实验中药质量评价虚拟仿真实验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虚拟仿真实验中药服务类虚拟仿真实验

2018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设实验项目如下:

虚拟仿真实验模块与实验项目

虚拟仿真实验模块

实验项目

对应实验课程

适用专业

实验地点

运行管理学科组

中药资源类虚拟仿真实验

中药资源电子标本馆

中药资源

中药学、中药资源、食品与质量安全、中药制剂等

教学楼34073412

中药资源学科组

生药鉴定数码显微互动

生药鉴定

中药学、中药资源、食品与质量安全、中药制剂等

实验大楼C403

中药鉴定学科组

中药炮制与制剂类虚拟仿真实验

中药传统炮制工艺虚拟仿真实验(VR\AR)

中药炮制学

中药学、中药资源、食品与质量安全、中药制剂等

惟仁堂

中药炮制学科组

中药炮制传统煨附子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中药炮制学

中药学、中药资源、食品与质量安全、中药制剂等

教学楼34073412

中药炮制学科组

现代生产熟地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中药炮制学

中药学、中药资源、食品与质量安全、中药制剂等

教学楼34073412

中药炮制学科组

现代炮制工艺流程虚拟仿真实验

 

中药制剂

中药学、中药资源、食品与质量安全、中药制剂等

教学楼34073412

药剂学科组

中药制剂3D虚拟仿真实验(GMPSOP

中药制剂、药剂学

中药学、中药资源、食品与质量安全、中药制剂等

教学楼34073412

药剂学科组

中药成分类虚拟仿真实验

无机化学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化学

中药学、药学类等

教学楼34073412、实验大楼D106

应用化学学科组

有机化学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化学

中药学、药学类等

教学楼34073412、实验大楼D106

药物化学学科组、应用化学学科组

分析化学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化学

中药学、药学类等

教学楼34073412、实验大楼D106

药物分析学科组、应用化学学科组

物理化学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化学

中药学、药学类等

教学楼34073412、实验大楼D106

应用化学学科组

大型仪器操作虚拟仿真实验

 

实验化学

中药学类、药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等

教学楼34073412、实验大楼D106

药物分析学科组、应用化学学科组

中药有效成分筛选虚拟仿真实验

Discovery studio 3.5

 

中药化学、药物化学

中药学类、药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等

D426

药物化学学科组、中药化学学科组

中药化学成分结构分析软件

ACD/Structure Elucidator Suite

有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

中药化学、药物化学、应用化学

实验大楼D106

中药化学学科组、应用化学学科组

中药质量评价虚拟仿真实验

大型分析仪器实验室参观、仪器使用规章制度

中药制剂分析、药物分析化学

中药学类、药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等

教学楼34073412

药物分析学科组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中的铜

维生素B12的药品吸收曲线测定

对乙酰氨基酚片的含量测定

磺胺嘧啶红外吸收光谱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流动相

配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甲硝唑注射液含量

化学成分结构分析平台ACD/AutoChrom

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虚拟仿真实验

延胡索和醋制延胡索镇痛作用的比较(热板法)

中药药理学、药理学等

中药学类、药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等

教学楼34073412

药理学科组

附子炮制前后致小鼠中毒表现的影响

鱼腥草对发热家兔的解热作用

生大黄、制大黄和大承气汤对小白鼠排便时间和数量的影响(炭末法)

复方党参对小白鼠记忆获得性障碍的影响

(跳台法)

酸枣仁对小鼠的镇静作用

 

中药药理毒理性质预测平台ACDACD/Percepta

中药药理性质预测平台CTLink

中药服务类虚拟仿真实验

数字化中药房

中药炮制学、药事管理

中药学类、药学、食品质量与安全等

惟仁堂

中药炮制学科组、药剂学科组

惟仁堂VR/AR

中心还开发制作了有关实做实验的教学多媒体视频30项,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随时学习,并应用于课堂实验教学中。目前,示范中心的基础实验教学已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充分结合丰富的多媒体素材,可以同时容纳众多学生通过网络互动进行实验讨论,明显提高了实验教学水平。

为了加快推进虚拟仿真实验的建设进程,国家级中药类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门成立了中药资源类虚拟仿真实验室、中药炮制与制剂类虚拟仿真实验室、中药成分类虚拟仿真实验室、中药质量评价虚拟仿真实验室、中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虚拟仿真实验室和中药服务类虚拟仿真实验室。由教学副院长主管,实验中心主任专职负责,并设有专职的信息技术和软件开发专业人员。全面负责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建设以及虚拟仿真实验与真实实做实验的协调,组织、协同教师开展具体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通过依托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进行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运用,中心信息化教学水平明显提升。老师及学生们对于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也逐渐加深,从过去的被动教学使用,到现在老师们主动接触科技企业,寻求信息化教学的帮助,老师们对于虚拟仿真、人机交互等先进信息技术的认识也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的发展。

(二)开放运行、安全运行等情况。

学校各类信息化教学资源均是依托我校国家级中药产业链关键环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对外进行开发共享,各兄弟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及学生均可进行注册,通过审核后使用。我校也深知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更新,学校已有信息化内容也是需要进一步更新完善的。我校已形成和科技支撑企业的互联互通,紧跟技术进步,对资源进行更广度、更深度的拓展和更新。通过和科技企业保持长期紧密互动,可根据相关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运行情况实时传达给企业,高效保障学校相关信息化教学的正常运行。并可通过长期互动,学校老师对于支持企业的制作能力、水平、业务重心都能有个很好的了解,方便学校相关信息化资源的发展。

针对公司及企业,随着该实验项目的逐步完善和规范,可以被应用与专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真正实现前期的“校-企共建”和后期的“校-企共用”。实验项目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教学,帮助企业进行员工的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企业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案例,为学生提供一个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利用理论来解决问题的机会。与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共享机制,符合当下社会“共享经济”、“资源整合”的最新发展理念。

(三)对外交流合作、发挥示范引领、支持中西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等情况。

学校积极与其他兄弟院校进行沟通和交流,一方面可以掌握其它院校相关专业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日常教学的情况,以便学校自身学习借鉴。另外一方面,将本校教学资源进行广泛推广,促进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充分共享,并针对共享中搜集得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相关内容的及时更新。在做好校内资源共享的同时,将我校资源共享给各医学院和高校的相关学院,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并逐步向社会开放。

五、示范中心大事记

(一)有关媒体对示范中心的重要评价,附相应文字和图片资料。2018年世界中医药大会第四届夏季峰会即将在南昌召开江西卫视新闻联播推出“奋进中的江西中医药”的专题,全面报道近年来我省推进中医药强省战略的突出成就。该专题为四个部分,已于6月19日开始推出,截止昨日已连续播出三期。江西卫视新闻中心摄制组连续多日来校采访,深入报道我校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国际化战略、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全方位展示我校产学研结合办学的鲜明特色。

 

201812月6日,江中集团、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国-葡萄牙中医中心三方合作协议的签署,欧洲(葡萄牙)中医药文化体验中心项目正式落户里斯本。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欧洲第一个综合性中医药文化体验中心,更重要的是,将成为江西省乃至中国中医药产业走出去的“排头兵”。该中心预计2019年3月正式投入运营。届时,欧洲人在里斯本就能体验到中医传统药膳、中药传统炮制工艺、中药汤、中药茶以及江西热敏灸等中医疗法。

 

江西日报报道“江西向欧洲递出中医药“名片”

(二)省部级以上领导同志视察示范中心的图片及说明等。

2018年3月25日下午,科技部社发司副司长田保国一行在省科技厅副厅长卢福才、社发处处长李文信等陪同下来我校调研。田保国一行参观考察了现代中药制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药炮制实训室、大型仪器共享服务中心。田保国对我校在创新药物、中药制药设备研发、传统技术传承及为制药行业、企业服务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表示高度赞赏,指出,学校要切实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西时关于发展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好学校的科技创新优势,保护好、发掘好、发展好、传承好中医药,推动我国中医药科技事业发展。并希望学校多为科技部特别是社会发展司“十三五”科技工作献计献策。

 

科技部社发司副司长田保国一行调研中药制药设备

 

科技部社发司副司长田保国一行参观传统中药房

(三)其它对示范中心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活动等。

经过多年的发展凝练,中心在实现虚拟仿真示范教学的同时,始终坚持与社会共享资源,如中药炮制实训仿真平台,目前已先后接待了包括台湾大仁科技大学、韩国中源大学、澳洲国家辅助医学研究所、爱尔兰前总理柏蒂·埃亨等在内的多位国外同行与友人,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等多家国内医药院校同行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多个政府职能机关部门,以及数百家医药企业、医院、媒体传播等,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8年12月10日下午,台湾大仁科技大学代表团一行来我校参观中药标本馆,并与我校签署友好合作备忘录,学校副校长简晖出席交流会,学校教务处、国际交流合作处以及药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台湾大仁科技大学代表团一行参观中药标本馆

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我校中药炮制学团队30名师生参加全国中药炮制学术年会。会议围绕中药炮制理论、炮制解毒机理、炮制工艺规范、饮片质量标准、重点学科建设、产学研结合、科技成果转化以及中药饮片生产和智能化加工炮制设备的研发等方面展开学术研讨和经验交流。

学会副主任委员、我校药学院龚千锋教授以及学会常务理事、我校药学院钟凌云教授受邀担任大会报告主持人,分别主持了大会主旨发言环节。此次会议收到论文205篇,从中评选出了20篇优秀论文,我校共有4篇论文获评本次年会优秀论文,充分展示了我校在中药炮制学传承与发展方面取得的成果。

 

我校中药炮制学团队30余名师生参加全国中药炮制学术年会

2018年12月26日在师大附属湾里实验小学挂牌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旨在进一步创新“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模式,让更多的青少年们接受传统中医药文化熏陶,认识中医药,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通过中医药教育,提升青少年健康营养,养成健康的行为方式与生活习惯,提升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

 

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挂牌

2018年10月30日,陕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孙振霖一行来我校考察交流,孙振霖代表陕西中医药大学致辞,并对陕西中医药大学的基本情况进行简介。他对我校在产学研特色办学、国际化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工作表示称赞,希望在发展规划、研究生教育、国际教育等方面学习我校相关特色经验,加强校校合作,共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为祖国中医药事业的进步做出贡献。代表团一行还参观了我校产学研成果特色展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医气功研究所、惟仁堂。

 

陕西中医药大学一行参观传统中药炮制基地惟仁堂

 

六、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心的建设经费来源有限。随着本实验中心的进一步发展,导致部分实验仪器的数量跟不上,更新换代速度慢,不能很好的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2.实验教师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待遇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缺乏有关的激励机制,导致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七、所在学校与学校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本中心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学校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实验教学与管理,出台了专门的文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以推进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的规范化管理,同时对设立教改项目并提供一定经费支持,所有设备采购由学校审批。中心挂靠药学院,负责建立教学体系,安排实验教学和管理维护实验室。中心实行教管适度分离的实验教学和仪器设备管理机制。通过借鉴和结合自身特点,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实验室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和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等几方面。

1.实验室管理制度  根据学校制定教务处制定的《江西中医学院实验教学管理规定》、《江西中医学院实验室工作条例》,《江西中医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试行)》、《江西中医学院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方案》、《江西中医学院学生实验守则》、《江西中医学院实验室安全制度》、《江西中医学院实验动物管理办法》、《江西中医学院实验室工作档案管理制度》等,进行中心的管理总体指导原则,中心今后还将制定针对本实验中心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中心开放管理暂行办法》、《实验中心对外开放服务管理办法》等。

2.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秉承全面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的精神,学校在原管理办法基础上,修订出台了《江西中医学院大型精密贵重仪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本中心制定了《实验物品管理、使用制度》及《实验室基本信息收集整理及上报制度》等。

3.实验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有关规章制度有《江西中医学院实验教学管理办法》、《江西中医学院中药科研实践班管理办法》等,中心有关规章制度有《实验人员工作守则》、《学生实验规程》等。

 

 

八、下一年发展思路

一、本年度中心建设内容

1.完善中药学虚拟仿真和实践平台建设;

2.与合作企业洽谈、扩增校外实习基地;

3..完善建设高素质结构合理的教学师资队伍;

4.建立实验室开放制度。

二、本年度建设预计成效

1.完善2个传统实训基地(中药炮制传统实训室、中药制剂实训室);

2完善2个新的实践平台(药物合成中间体平台、中药新药筛选中心);

3.加大投入,购买虚拟仿真软件;

4. 扩增1020个校外实习基地;

5.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引进和培养博士学位教师3~5人,构建一支高素质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队伍;

6.加大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预计派出3~5位教师进行国内外交流学习

7.至少开设开放性实验10项。

 

 

 

 

 

 

 

 

第二部分 示范中心数据

数据采集时间为 11日至1231

 

一、示范中心基本情况

示范中心名称

中药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所在学校名称

江西中医药大学

主管部门名称

江西省教育厅

示范中心门户网址

http://zysy.jxtcmi.com

示范中心详细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梅岭大道1688

邮政编码

330004

固定资产情况

 

建筑面积

 8500.27  

设备总值

6850万元

设备台数

  3918 

经费投入情况

 

主管部门年度经费投入

(直属高校不填)

万元

所在学校年度经费投入

50万元

注:(1)表中所有名称都必须填写全称。(2)主管部门:所在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可查询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全国高等学校名单。

二、人才培养情况

(一)示范中心实验教学面向所在学校专业及学生情况

 

 

序号

面向的专业

学生人数

人时数

专业名称

年级

1

中药学

一、二、三、四

57007)

194370

2

中药资源与开发

一、二、三、四

122

52338

3

中药制药

一、二、三、四

264

80520

4

制药工程

一、二、三、四

310

98580

5

药学

一、二

160

135040

6

药剂学

一、二

160

47040

7

应用化学

一、二

160

22400

8

食品质量与安全

一、二

112

11648

9

环境科学

一、二

144

52668

注:面向的本校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列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

(二)实验教学资源情况

实验项目资源总数

556

年度开设实验项目数

325

年度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

18

实验教材总数

2

年度新增实验教材

2

注:(1)实验项目:有实验讲义和既往学生实验报告的实验项目。(2)实验教材:由中心固定人员担任主编、正式出版的实验教材。(3)实验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独立设置学分的实验课程。

(三)学生获奖情况

学生获奖人数

6

学生发表论文数

36

学生获得专利数

0

注:(1)学生获奖:指导教师必须是中心固定人员,获奖项目必须是相关项目的全国总决赛以上项目。(2)学生发表论文:必须是在正规出版物上发表,通讯作者或指导老师为中心固定人员。(3)学生获得专利:为已批准专利,中心固定人员为专利共同持有人。

三、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情况

 

 

(一)承担教学改革任务及经费

序号

项目/课题名称

文号

负责人

参加人员

起止时间

经费(万元

类别

1

基于微助教和思维导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

JXJG-16-12-20

崔汉峰

林艳,

万屏南,

樊浩,

刘文琴

2016-2018

0.5

a

2

中药大型分析仪器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JXJG-16-12-9

严志宏

 

2016-2018

0.5

b

3

慕课环境下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导图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XJG-16-12-3

黄丽萍

余日跃

刘波

殷玉婷

2016-2018

0.5

a

4

基于学科-专业一体化的《实验化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以药学类专业为例

JXJG-16-12-1

张凌

 

2016-2018

1.0

b

5

执业药师特色的药学综合知识技能案例教学

JXJG-16-12-13

许军

 

2016-2018

0.5

a

6

虚实结合的层次化中药炮制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钟凌云

 

2018-2020

 

a

7

研究制定江西省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的实施方案(中医)

 

叶耀辉

 

2018-2020

 

b

8

药学类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标准及路径研究

 

朱卫丰

 

2018-2020

 

b

9

基于学习行为语义分析的职能教学预警系统---以药学专业为例

 

韩飞

 

2018-2020

 

b

10

基于项目驱动分层次的《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刘婧

 

2018-2020

 

a

注:1)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课题)名称:项目管理部门下达的有正式文号的最小一级子课题名称。(2文号:项目管理部门下达文件的文号。(3)负责人:必须是中心固定人员。(4参加人员:所有参加人员,其中研究生、博士后名字后标注*,非本中心人员名字后标注#。(5经费:指示范中心本年度实际到账的研究经费。(6类别:分为ab两类,a类课题指以示范中心为主的课题;b类课题指本示范中心协同其它单位研究的课题。

(二)承担科研任务及经费

序号

项目/课题名称

文号

负责人

参加人员

起止时间

经费(万元

类别

1. 

炮制关联的生姜汁和干姜汁差异性机制研究

81460605

钟凌云

张金莲,宋永贵,梁健,叶喜德,叶青,朱彦陈,马冰洁(学),邓玉芬(学),孟振豪(学)

2014.8-2018.12

4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 

创新药物与高效节能降耗制药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杨世林

杨明,钟国跃,朱根华,李斌,周翔,冯育林,李志峰,张武岗,欧阳辉,何明珍,苏丹,李艳,李翔,张国松,黄何松,罗颖颖,李俊,王琦

2015.9-2020.12

500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3. 

马钱子与白芍配伍经皮转运吸收行为研究

 

陈丽华

管咏梅,李瑛,吴璇,吴德智,金晨,温思菁(学),卢雪萍(学)

2014.8-2018.12

4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基于Akt/mTOR信号通路干预肿瘤细胞能量代谢异常的寒凉中药白头翁中皂苷类成分抗癌机制研究

81460618

陈兰英

刘荣华,罗颖颖,崔亚茹(外),李俊,周茂福,王木兰(外),胡志文(学),罗园红(学),骆瑶(学)

2014.8-2018.12

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5. 

吴茱萸“陈旧者良”的科学内涵研究

81560648

袁金斌

梁健,罗颖颖,吴波,高燕萍,康德(外),黄群(学),唐怡(学),刘校妃(学),杨改红(学)

2015.8-2019.12

46.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 

基于FoxO1信号通路研究二仙汤增强成骨细胞骨形成功能防治骨质疏松的分子机制

81560723

刘波

廖夫生,夏循礼,徐彭,张丽,陈志(学),侯阳阳(学),周年(学),曹怡(学)

2015.8-2019.12

44.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 

Snail调控界面为靶标解析紫珠属中草药的抗乳腺癌转移作用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

 

付剑江

陈杰,吕红,邹雍(外),王伟(外),王珊(学),麻俊超(学),刘兆捷(学),陈斌(学)

2015.8-2019.12

47.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 

补阳还五汤维系巨噬细胞适度自噬而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机制研究

 

刘玉晖

李林(外),方家(外),秦琬林(外),佟阳(学),严雪梅(学),易文凤(学),胡婕(学)

2014.9-2018.12

4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9. 

麻黄-杏仁药对减轻气道损伤的配伍机理研究

81460610

李文宏

熊德梁,陈银芳,侯永春,魏学鑫,彭彩霞(学),王展(学),黄刚(学),江硕丹(学),赖珍珍(学)

2014.12-2018.12

4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0. 

基于SDAD模型探寻缬草中确有疗效缬草属特有成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及其睡眠障碍协同作用于Aβ蛋白的分子机制

81460596

左月明

张忠立,李志峰,刘勇,王治,邱咏薇,吴志瑰,金国华,蔡妙婷(学),张雪莲(学)

2014.8-2018.12

4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1. 

基于Maillard反应的麦芽“炒香醒脾”机理研究

 

杨华生

吴璐,楚瑞阁(外),黄潇,王芳,黎晓丽(学)

2015.8-2019.12

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2. 

“樟帮”特色米泔水漂白术“减燥增效”机制研究

 

龚千锋

殷玉婷,陈世红,于欢,陈泣,宁希鲜(学),彭璐(学),李小宁(学

2014.8-2018.12

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3. 

基于燥性表征-化学成分关联的“凤眼片枳壳”炮制机理研究

81560651

张金莲

颜冬梅,欧阳辉,陈世红,谢日健(学),刘明贵(学),李娜(学)

2015.8-2019.12

46.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4. 

基于H/MAD模型探讨栀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效物质作用于MAPK/ERKRAGE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

81360632

张忠立

左月明,李志峰,陈晓东,王治,张丽,裴建国,吴华强,王彦彦(学),张勇(学)

2013.8-2017.12

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5. 

构建具有信号放大功能的高灵敏,高便捷的中药材基因鉴别的电化学DNA传感器的研究

 

崔汉峰

王立元,林艳,张秀秀(学),王琼(学),毛玲(学)

2015.8-2019.12

47.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6. 

白头翁皂苷通过调控肿瘤微环境中TAMs表型M1/M2的转化干预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

81860720

陈兰英

 

 2019-2022

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7. 

基于杂交测序原理构建的电化学冬虫夏草基因鉴别传感器的研究

81872968

樊浩

 

 2019-2022

5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8. 

从血小板-肿瘤细胞相互作用探讨丹酚酸B对卵巢癌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81873043

付剑江

 

 2019-2022

5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9. 

基于碳基纳米复合材料放大信号的电化学中药材基因高灵敏鉴别传感器的研究

81860682

洪年

 

 2019-2022

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0. 

基于ROS调控BK通道研究成骨细胞骨形成减少及二仙汤干预的分子机制

81860802

刘波

 

 2019-2022

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1. 

基于巨噬细胞内质网应激-自噬-凋亡的调控探讨补阳还五汤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机制

81860712

刘玉晖

 

 2019-2022

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2. 

基于广义质控组分七情对照谱效关联追踪的三棱质量评价研究

81860699

熊英

 

 2019-2022

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3. 

枳壳质量标志物与陈久者良科学内涵的研究

81860698

袁金斌

 

 2019-2022

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4. 

成分-代谢-生物效应关联变化探讨建昌帮阴附片、阳附片作用差异及炮制机理

81860703

钟凌云

 

 2019-2022

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5. 

基于中药“显效形式”、“叠加作用”的理论假说研究藏药短穗兔耳草抗痛风的分子机制

 

朱继孝

 

2016-2020

45.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6. 

改善氧化应激微环境保护心肌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降香新黄酮抗心肌梗死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刘荣华

 

2016-2020

4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7. 

构建高灵敏度的中药材汞污染检测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程林

 

2016-2020

4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8. 

基于病机转化的参附汤治疗厥证心气虚、心阳虚配伍规律及科学内涵的研究

20181BAB215039

陈银芳

 

2018-2020

6

江西自然科学基金计划

29. 

构建高灵敏度的汞离子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应用于中药材的汞污染检测的研

20161BAB215212

程林

 

2016-2018

7

江西自然科学基金计划

 

 

 

 

 

 

 

 

注:此表填写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

(三)研究成果

1.专利情况

序号

专利名称

专利授权号

获准国别

完成人

类型

类别

1

一种料液浓缩装置(发明专利授权)

ZL 201510355769.x

中国

杨明,伍振峰,丁楚良()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2

一种四制香附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ZL 2015 2 0620080.0

中国

郭慧玲,胡律江(),赵晓娟(),胡志方(),李淑雯()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3

一种真空度调控辅助提取穿心莲活性成分的方法

ZL 201310204134.0

中国

杨明,王雅琪,伍振峰,郑琴,胡鹏翼,岳鹏飞,张海燕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一种用于药物洗脱支架的药物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ZL20141265525.8

中国

张海燕,黄楠,杨明,王欣,方洋,罗光明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一种挥发油提取收集分离设备

ZL 201410178436.X

中国

伍振锋,张帅杰,杨明,曹远东,王雅琪,郑琴,岳鹏飞,苏柘僮,郭华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三人

 

一种灭菌干燥一体机

ZL 201410178521.6

中国

伍振锋,张帅杰,杨明,王雅琪,王达宾,郭华,苏柘僮,岳鹏飞,郑琴,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三人

 

一种提取浓缩一体机

ZL 201410178363.4

中国

杨明,伍振锋,张帅杰,王雅琪,王达宾,苏柘僮,郭华,郑琴,岳鹏飞,胡鹏翼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一种挥发油提取收集分离设备

ZL 201410178436.X

中国

伍振锋,张帅杰,杨明,曹远东,王雅琪,郑琴,岳鹏飞苏柘僮,郭华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三人

 

一种用于抑郁症的药物组合物

ZL 201610018436.2

中国

张海燕等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一贯煎的医药新用途

ZL 201610202456.5

中国

张海燕等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一种贯叶金丝桃和栀子的药物组合物及其抗抑郁的医药用途

ZL 201610268375.5

中国

张海燕等

发明专利

合作完成第一人

注:(1)国内外同内容的专利不得重复统计。(2专利:批准的发明专利,以证书为准。(3完成人:所有完成人,排序以证书为准。(4类型:其它等同于发明专利的成果,如新药、软件、标准、规范等,在类型栏中标明。(5类别:分四种,独立完成、合作完成第一人、合作完成第二人、合作完成其它。如果成果全部由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完成的则为独立完成。如果成果由示范中心与其它单位合作完成,第一完成人是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一人;第二完成人是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则为合作完成第二人,第三及以后完成人是示范中心固定人员则为合作完成其它。(以下类同)

 

 

2.发表论文、专著情况

序号

论文或专著名称

作者

刊物、出版社名称

卷、期

(或章节)、页

类型

类别

1. 

Molecular mechanism and research progress on pharmac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liver injury(肝损伤中中药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及研究进展)

张红阳(),王洪玲,钟国跃,朱继孝

Pharmaceutical Biology

 

国外刊物

 

2. 

Curcolonol suppresses the motility of breast cancer cells by inhibiting LIM kinase 1 to downregulate cofilin 1 phosphorylation

吕红,陈杰,罗永明,徐焕军(学),熊凌(学),付剑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

 

国外刊物

 

3. 

Effect of Puerarin Regulated mTOR Signaling Pathway in Experimental Liver Injury(葛根素调控实验性肝损伤mTOR信号的作用)

周步高,赵海梅,鹿秀云(外),周文(外),刘馥春(学),刘雪珂(学),刘端勇

Front. Pharmacol

 

国外刊物

 

4.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and Bioactivity of Coumarin Derivatives from the Fruits of Cucumis bisexualis(小马泡中香豆素类衍生物的分子表征和生物活性研究)

马勤阁,魏荣锐,杨明,黄小英,王芳,桑志培(外),柳文敏(外),于晴(外)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国外刊物

 

5. 

Quercetin, kaempferol and isorhamnetin in Elaeagnus pungens Thunb. leaf: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and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studies(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在胡颓子叶中的药理活性及定量研究)

朱继孝,文乐(学),钟卫津(学),熊丽(外),梁健,王洪玲

Chemistry and Biodiversity

 

国外刊物

 

6. 

Inhibitory effects of luteolin4'OβDglucopyranoside on P2Y12 and thromboxane A2 receptormediated amplification of platelet activation in vitro

徐焕军(学),吕红,朱小翠(学),王伟(学),张舟妙(学),付辉政(外),马双成(外),罗跃华(外),付剑江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

 

国外刊物

 

7. 

A new benzofuran from the heartwood of Dalbergia latifolia

刘荣华,梅丹仪(学),林帅(学),王定清(学),邵峰,陈兰英,郭善亮(外)

Natural Product Research

 

国外刊物

 

8. 

中药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及应用

陈银芳,余日跃,熊耀坤,徐国良,张凯(学),聂斌,严小军,刘红宁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国内重要刊物

 

9. 

不同采收期龙脑樟挥发油的得率及质量分析

熊科元,胡志文(),邵峰,陈兰英,唐芳瑞,欧阳少林(),刘荣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国内重要刊物

 

10. 

基于调控大鼠胃肠c-kitSCF mRNA表达的枳壳燥性及炮制减燥机制分析

祝婧,钟凌云,童恒力(),曾治君,叶喜德,张金莲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国内重要刊物

 

11. 

基于UHPLC-Q-TOF-MS技术分析代代花中的化学成分

严欢(),左月明,张忠立

中药材

 

国内重要刊物

 

12. 

白芍配伍制川乌对芍药苷组织分布的影响及制川乌引经作用探讨

谭丽霞(),杨华生,闻丽珍(),王莹(),赖艳(),陈丽华,管咏梅,吴璐,杨华生

中国医药药学杂志

 

国内重要刊物

 

13. 

枳壳趁鲜切制工艺优选及药效研究

罗雪晴(),张金莲,颜冬梅,钟凌云,李娜(),欧阳辉,夏澜婷(),祝婧,罗时昌()

中草药

 

国内重要刊物

 

14. 

枳实制白术的炮制工艺优选及HPLC特征图谱分析

王芳,于欢,李风琴,张帅杰(),刘怀伟(),代良敏(),李艳,杨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国内重要刊物

 

15. 

砂仁制地黄的炮制工艺分析

王芳,于欢,李风琴,张帅杰(),刘怀伟(),代良敏(),李艳,杨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国内重要刊物

 

16. 

单叶蔓荆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陈怀远(),涂林锋(),肖春荣(),罗永明

中国中药杂志

 

国内重要刊物

 

17. 

HPLC法同时测定酸橙花的多成分含量及不同花期的质量分析

沈虹(),邓可众,钟志奎(),葛菲,熊英,祝及宝()

中药材

 

国内重要刊物

 

18. 

二仙汤及其拆方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刘波,谢珍(),吴琪(),刘志文(),徐彭

中华中医药学刊

 

国内重要刊物

 

19. 

二仙汤对去卵巢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及骨向分化的影响

吴琪(),刘波,陈志(),徐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国内重要刊物

 

20. 

栀子油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漆乐媛(),张风波(),肖日传(),朱梓豪(),张俊逸(),罗光明

中国油脂

 

国内重要刊物

 

21. 

缬草提取物对睡眠障碍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张忠立,左月明

中国老年学杂志

 

国内重要刊物

 

22. 

补阳还五汤抗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与调控巨噬细胞自噬的机制研究

游宇(),李林(),侯贝贝(),徐伟(),刘玉晖

中药药理与临床

 

国内重要刊物

 

23. 

二仙汤含药血清对过氧化氢诱导成骨细胞骨形成的影响

刘波,吴琪(),刘志文(),徐彭,杨硕(),谢慧慧(),王莹()

中医杂志

 

国内重要刊物

 

24. 

二仙汤对去卵巢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

王莹(),杨硕(),谢慧慧(),刘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国内重要刊物

 

25. 

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对L6 肌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中PI3KAktGLUT4AMPK 蛋白的影响

章常华,孙军(),肖琴(),刘彤彤(),魏学鑫,涂秀英,于梅,盛军庆()

时珍国医国药

 

国内重要刊物

 

26. 

制川乌、白芍配伍对大鼠海马区P-糖蛋白表达的影响

吴璐,闻丽珍(),黎晓丽(),吴维刚(),谭丽霞(),杨华生

中成药

 

国内重要刊物

 

27.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测定栀子油中的5种高级脂肪酸

张风波(),罗光明,肖日传(),李波(),谢晶()

中华中医药杂志

 

国内重要刊物

 

28. 

HPLC 法同时测定枳壳中伞形花内酯等 9 种成分的量

张金莲,罗雪晴(),颜冬梅,朱培林(),任洪民(),刘艳菊(),叶柏柏(),吴彤彤()

中草药

 

国内重要刊物

 

29. 

二仙汤改善去卵巢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海马蛋白质组学研究

刘波,刘志文(),王莹(),吴琪(),杨硕(),谢慧慧()

中国中药杂志

 

国内重要刊物

 

30. 

基于UHPLC-Q-TOF-MS技术分析栀子花中的化学成分

严欢(),左月明,袁恩,王亚芳(),张忠立

中药材

 

国内重要刊物

 

31. 

二仙汤对环磷酰胺致少精子症模型小鼠生殖功能的影响

刘波,李叶子(),吴琪(),杨硕(),王莹(),谢慧慧(),刘志文()

中华男科学杂志

 

国内重要刊物

 

32. 

基于nano-LC-LTQ/Orbitrap-MS 筛选黄芩-黄连药对干预2 型糖尿病KKAy 小鼠的骨骼肌差异表达蛋白

刘彤彤(),肖琴(),盛军庆(),涂秀英,孙军(),魏学鑫,于梅,章常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国内重要刊物

 

33. 

缬草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研究

左月明,王亚芳(),张忠立,严欢(),徐元利()

中药材

 

国内重要刊物

 

34. 

从药性物质的角度研究麦芽炒香过程中氨基酸的含量变化规律

吴璐,杨华生,吴维刚(),谭丽霞(),闻丽珍(),王希霖(),江亭()

中华中医药学刊

 

国内重要刊物

 

35. 

从药性物质的角度研究麦芽炒香过程中氨基酸的含量变化规律

吴璐,杨华生,吴维刚(),谭丽霞(),闻丽珍(),王希霖(),江亭()

中华中医药学刊

 

国内重要刊物

 

36. 

补阳还五汤稳定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作用机制

刘玉晖,侯贝贝(),游宇(),曾兰芳(),徐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国内重要刊物

 

37. 

三棱苯丙素蔗糖酯类成分研究

熊英,宗琪(),祝及宝(),邓可众

中药材

 

国内重要刊物

 

38. 

聚合物胶束递药系统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林春莲(),吴文婷,关志宇,陈丽华,朱卫丰,刘婧,关志宇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国内重要刊物

 

39. 

黄芩-黄连药对防治D - 半乳糖痴呆小鼠的作用机制

章常华,刘彤彤(),邓可众,陈颖翀,林贵兵,叶荷平,涂秀英,盛军庆()

中成药

 

国内重要刊物

 

40. 

枳实药材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研究

邓可众,苌美燕(),宗琪(),熊英

中国药房

 

国内重要刊物

 

41. 

响应面法优化栀子油提取工艺研究

张风波(),罗光明,肖日传(),袁源见(),李波(),谢晶()

中国油脂

 

国内重要刊物

 

42. 

毛梗豨莶草化学成分研究

朱伶俐(),徐丽(),吴华强,周至明,刘峰,曾令峰(),徐骏伟(),刘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国内重要刊物

 

43. 

制川乌凝胶膏剂基质处方优化及体外释放研究

吴璐,吴维刚(),江亭(),王希霖(),杨华生

中国药房

 

国内重要刊物

 

44. 

基于黄疸模型的栀子根与栀子果实保肝作用探讨

肖日传(),罗光明,董丽华(),张风波(),朱继孝,伍珊娜(),李波(),谢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国内重要刊物

 

45. 

Mechanism underlying bergapten-mediated regulation of vincristine transport in MDCK-MDR1 cells

梁新丽,汤涛(),赵国巍,董伟,管雪静(),廖正根,杨明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国内重要刊物

 

46. 

中药复方制剂工艺研究问题、模式与策略

杨明,伍振峰,林环玉(),王雅琪,曾丽华(),彭长春(),张建锋(),王勇平(),钟志坚(),宋民宪()

中草药

 

国内重要刊物

 

47. 

蒙药玉簪花提取物指标成分含量测定及其抗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

王秀梅(),梁新丽,王芳,管咏梅,美丽(),白梅荣(),杨明

中华中医药杂志

 

国内重要刊物

 

48. 

粉碎过筛条件对吴茱萸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董嘉皓(),李斐(),魏飞亭(),陈洋(),葛菲,肖素芸(),刘超(),杨武亮,杨明,袁金斌

中草药

 

国内重要刊物

 

49. 

基于QbD理念应用混料设计法优化逍遥片的制备工艺

李慧婷(),伍振峰,张小飞(),李远辉,李延年(),刘恩位(),李小锋(),杨明,伍振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国内重要刊物

 

50. 

荜茇在中医、蒙医中的应用概况及研究进展

(),张小飞(),陈红梅(),管咏梅,朱懿敏,伍振峰,杨明

中草药

 

国内重要刊物

 

51. 

阔叶黄檀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刘荣华,林帅(),张普照,陈兰英,梅丹仪(),邵峰,李灵娜()

中药材

 

国内重要刊物

 

52. 

炮制对雷公藤毒效及其化学成分影响的研究进展

蒋且英,罗素花(),杨瑞昆(),舒积成,张锐,刘建群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国内重要刊物

 

53. 

臭氧与硫熏处理后当归品质变化情况的比较

王学成,伍振峰,万娜,王雅琪,康超超(),张立国(),杨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国内重要刊物

 

54. 

基于整体观的中药制剂质量过程控制体系探讨

王雅琪,焦姣姣(),伍振峰,郑琴,杨明

中国中药杂志

 

国内重要刊物

 

55. 

黄芩制剂制备过程成分含量变化及其药效相关性研究

王雅琪,焦姣姣(),熊优(),胡彦君(),伍振峰,杨明

中草药

 

国内重要刊物

 

56. 

中药挥发油传统功效与现代研究进展

王雅琪,杨园珍(),伍振峰,熊耀坤,杨明

中草药

 

国内重要刊物

 

57. 

基于经皮给药研究制川乌与白芍配伍对大鼠皮肤及肝微粒体中CYP450活性的影响

杨华生,闻丽珍(),黎晓丽(),谭丽霞(),吴维刚(),吴璐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国内重要刊物

 

58. 

多指标优选维药古丽娜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研究

黄斌(),金晨,廖辉(),何玉琴(),周彩虹(),赵艳红(),张凌

中华中医药杂志

 

国内重要刊物

 

:(1)论文、专著均限于教学研究、学术论文或专著,一般文献综述及一般教材不填报。请将有示范中心署名的论文、专著依次以国外刊物、国内重要刊物,外文专著、中文专著为序分别填报,并在类型栏中标明。单位为篇或册。(2国外刊物:指在国外正式期刊发表的原始学术论文,国际会议一般论文集论文不予统计。(3国内重要刊物:指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简称CSCD) 核心库来源期刊 (http://www.las.ac.cn), 同时可对国内发行的英文版学术期刊论文进行填报,但不得与中文版期刊同内容的论文重复。(4外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5中文专著:正式出版的学术著作,不包括译著、实验室年报、论文集等。(6作者:所有作者,以出版物排序为准。

3.仪器设备的研制和改装情况

序号

仪器设

备名称

自制或

改装

开发的功能

和用途

(限100字以内)

研究成果

(限100字以内)

推广和应用的高校

1

中药挥发油自动化提取装置

改装

中药精油提取工艺在硬件设备上优化后可提高精油的得率及其质量,减少中药资源浪费,通过增设高精度温度、压力、液位、电导、流量等传感器,对精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监测,经DSC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分析处理后,发布指令至各控制单元,控制生产工艺,目的是实现中药挥发油自动化高效提取过程。

提取并测定了100余种中药精油的物理学参数、化学参数、生物学参数、工艺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药精油物质库”。获得中药挥发油提取设备发明专利及实用新型专利各1项。

暂无

2

 

 

 

 

 

 

 

 

 

 

注:(1)自制:实验室自行研制的仪器设备。(2改装:对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改装,赋予其新的功能和用途。(3研究成果:用新研制或改装的仪器设备进行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列举12项。

4.其它成果情况

名称

数量

国内会议论文数

6

国际会议论文数

0

国内一般刊物发表论文数

20

省部委奖数

3

其它奖数

1

注:国内一般刊物: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以外的其它国内刊物,只填报原始论文。 

四、人才队伍基本情况

(一)本年度固定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份

职称

职务

工作性质

学位

备注

1. 

杨明

1963

教授

示范中心主任

研究

博士

博导

2. 

钟凌云

1971

教授

示范中心主任

研究

博士

博导

3. 

罗光明

1957

教授

 

研究

博士

博导

4. 

刘荣华

1965

教授

 

研究

博士

博导

5. 

张璋

1975

讲师

 

教学

硕士

 

6. 

余日跃

1959

教授

 

教学

博士

博导

7. 

杨世林

1954

教授

 

研究

博士

博导

8. 

刘红宁

1959

教授

 

研究

博士

博导

9. 

朱卫丰

1969

教授

 

研究

博士

博导

10. 

陈丽华

1973

教授

 

研究

博士

博导

11. 

饶毅

1961

教授

 

研究

博士

博导

12. 

罗晓剑

1961

教授

 

研究

博士

博导

13. 

廖正根

1969

教授

 

研究

博士

博导

14. 

陈兰英

1967

教授

 

研究

博士

博导

15. 

袁金斌

1975

副教授

 

研究

博士

 

16. 

朱继孝

1977

副教授

 

研究

博士

 

17. 

张海燕

1980

副教授

 

研究

博士

 

18. 

屈飞

1980

讲师

 

教学

博士

 

19. 

陈银芳

1984

助教

 

教学

博士

 

20. 

刘波

1972

讲师

 

教学

博士

 

21. 

黄丽萍

1971

教授

 

教学

博士

 

22. 

魏学鑫

1975

实验师

 

技术

学士

 

23. 

付剑江

1975

副教授

 

教学

博士

 

24. 

章常华

1977

副教授

 

教学

博士

 

25. 

殷玉婷

1980

讲师

 

教学

博士

 

26. 

刘玉晖

1977

副教授

 

教学

博士

 

27. 

涂秀英

1960

副教授

 

教学

学士

 

28. 

李文宏

1974

副教授

 

教学

博士

 

29. 

吴文婷

1988

讲师

 

教学

硕士

 

30. 

刘友儿

1970

讲师

 

管理

学士

 

31. 

谢卫华

1977

副教授

 

管理

硕士

 

32. 

陈泣

1975

讲师

 

教学

硕士

 

33. 

易炳学

1980

副教授

 

教学

硕士

 

34. 

黄义斌

1981

讲师

 

管理

学士

 

35. 

洪年

1964

副教授

 

教学

学士

 

36. 

谢一辉

1958

教授

 

教学

学士

 

37. 

衷友泉

1971

副教授

 

教学

学士

 

38. 

樊浩

1980

副教授

 

教学

博士

 

39. 

程林

1982

副教授

 

教学

硕士

 

40. 

杨婕

1971

副教授

 

教学

硕士

 

41. 

许向群

1962

副教授

 

教学

学士

 

42. 

刘文琴

1978

实验师

 

技术

学士

 

43. 

龙凯

1970

高级实验师

 

技术

学士

 

44. 

王星

1962

高级实验师

 

技术

大专

 

45. 

徐向红

1971

实验师

 

技术

学士

 

46. 

葛菲

1965

教授

 

教学

学士

 

47. 

胡生福

1978

实验师

 

技术

硕士

 

48. 

刘勇

1962

副教授

 

教学

硕士

 

49. 

徐艳琴

1980

副教授

 

教学

博士

 

50. 

林贵兵

1981

副教授

 

教学

博士

 

51. 

付小梅

1976

副教授

 

教学

博士

 

52. 

裴建国

1967

实验师

 

技术

大专

 

53. 

吴志瑰

1977

讲师

 

教学

硕士

 

54. 

邓可众

1973

副教授

 

教学

博士

 

55. 

左月明

1978

副教授

 

教学

博士

 

56. 

张寿文

1971

教授

 

研究

博士

 

57. 

李风琴

1982

讲师

 

教学

硕士

 

58. 

曹岚

1970

副教授

 

研究

学士

 

59. 

杨雅琴

1962

实验师

 

技术

大专

 

60. 

聂晶

1963

教授

 

教学

学士

 

61. 

赵海平

1976

副教授

 

教学

博士

 

62. 

姜宜妮

1983

副教授

 

教学

博士

 

63. 

关志宇

1980

副教授

 

教学

博士

 

64. 

王芳

1983

副教授

 

教学

硕士

 

65. 

肖雄

1969

讲师

 

教学

学士

 

66. 

韩飞

1981

副教授

 

教学

博士

 

67. 

高文军

1970

讲师

 

教学

学士

 

68. 

杨华生

1974

讲师

 

教学

博士

 

69. 

黄潇

1984

讲师

 

教学

硕士

 

70. 

杨辉

1975

助理实验师

 

技术

学士

 

71. 

郭慧玲

1962

教授

 

教学

学士

 

72. 

龚千锋

1952

教授

 

教学

学士

博导

73. 

王文凯

1957

教授

 

教学

学士

 

74. 

张金莲

1969

教授

 

教学

硕士

 

75. 

颜冬梅

1980

讲师

 

教学

博士

 

76. 

范晖

1983

高级实验师

 

技术

学士

 

77. 

熊英

1975

副教授

 

教学

博士

 

78. 

张忠立

1979

副教授

 

教学

硕士

 

79. 

吴华强

1983

实验员

 

技术

学士

 

80. 

舒任庚

1964

教授

 

教学

博士

 

81. 

欧阳胜

1968

副教授

 

教学

硕士

 

82. 

罗永明

1959

教授

 

教学

博士

博导

83. 

陈杰

1975

副教授

 

教学

硕士

 

84. 

刘燕华

1962

高级实验师

 

技术

大专

 

85. 

许军

1958

教授

 

教学

学士

 

86. 

崔汉峰

1980

副教授

 

教学

博士

 

87. 

林艳

1982

副教授

 

教学

博士

 

88. 

黄洪林

1964

副教授

 

教学

硕士

 

89. 

陈晓东

1963

副教授

 

教学

硕士

 

90. 

刘华

1969

副教授

 

教学

博士

 

91. 

万屏南

1971

副教授

 

教学

硕士

 

92. 

熊俭

1977

讲师

 

教学

硕士

 

93. 

喻理德

1966

讲师

 

教学

硕士

 

94. 

彭红

1964

教授

 

教学

本科

 

95. 

平欲晖

1969

副教授

 

教学

硕士

 

96. 

熊魏

1980

助理实验师

 

技术

学士

 

97. 

韦国兵

1976

副教授

 

教学

硕士

 

98. 

姚雪莲

1978

副教授

 

教学

硕士

 

99. 

廖夫生

1977

副教授

 

教学

硕士

 

100. 

方建和

1981

讲师

 

教学

硕士

 

101. 

田晓明

1976

助理实验师

 

技术

学士

 

102. 

刘婧

1986

讲师

 

教学

硕士

 

103. 

叶喜德

1977

副教授

 

教学

博士

 

注:(1)固定人员:指经过核定的属于示范中心编制的人员。(2示范中心职务:示范中心主任、副主任。(3工作性质:教学、技术、管理、其它,从事研究工作的兼职管理人员其工作性质为研究。(4学位:博士、硕士、学士、其它,一般以学位证书为准。文革前毕业的研究生统计为硕士,文革前毕业的本科生统计为学士。(5备注:是否院士、博士生导师、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等,获得时间。

(二)本年度流动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份

职称

国别

工作单位

类型

工作期限

1

樊浩

1983.07

副教授

中国

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教学科研

3

2

许军

1959.04

教授

中国

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教学科研

3(退休)

3

谢一辉

1958.10

教授

中国

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教学科研

3(退休)

注:(1)流动人员:包括访问学者和其他两种类型。(2)工作期限:在示范中心工作的协议起止时间。

(三)本年度教学指导委员会人员情况20161231日前没有成立的可以不填)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份

职称

职务

国别

工作单位

类型

参会次数

1

罗光明

1957

教授

主任委员

中国

江西中医药大学

校内

3

2

刘荣华

1965

教授

委员

中国

江西中医药大学

校内

3

3

钟凌云

1971

教授

委员

中国

江西中医药大学

校内

3

4

余日跃

1959

教授

委员

中国

江西中医药大学

校内

3

5

许军

1958

教授

委员

中国

江西中医药大学

校内

3

6

彭红

1964

教授

委员

中国

江西中医药大学

校内

3

7

衷友泉

1971

副教授

委员

中国

江西中医药大学

校内

3

8

葛菲

1965

教授

委员

中国

江西中医药大学

校内

3

9

陈杰

1975

副教授

委员

中国

江西中医药大学

校内

3

10

张金莲

1969

教授

委员

中国

江西中医药大学

校内

3

11

郭慧玲

1962

教授

委员

中国

江西中医药大学

校内

3

12

赵海平

1976

副教授

委员

中国

江西中医药大学

校内

3

注:(1)教学指导委员会类型包括校内专家、外校专家、企业专家和外籍专家。(2)职务:包括主任委员和委员两类。(3)参会次数:年度内参加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的次数。

    五、信息化建设、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一)信息化建设情况

中心网址

http://zysy.jxtcmi.com/

中心网址年度访问总量

2560人次

信息化资源总量

5939Mb

信息化资源年度更新量

600Mb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15项

中心信息化工作联系人

姓名

谢卫华

移动电话

18270872454

电子邮箱

306194111@qq.com

(二)开放运行和示范辐射情况

1.参加示范中心联席会活动情况

所在示范中心联席会学科组名称

药学组

参加活动的人次数

8人次

2.承办大型会议情况

序号

会议名称

主办单位名称

会议主席

参加人数

时间

类型

1

世界中联中药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暨中药分析国际学术大会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药分析专业委员会、中药标准化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江西中医药大学

杨世林

400

2018 613-15

全球性

2

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道地药材质量检测认证中心”筹建会暨院士工作站推进会

江西中医药大学

刘红宁

35

2018 521-23

全国性

:主办或协办由主管部门、一级学会或示范中心联席会批准的会议。请按全球性、区域性、双边性、全国性等排序,并在类型栏中标明。

3.参加大型会议情况

序号

大会报告名称

报告人

会议名称

时间

地点

1

中药炮制理论炮制工艺规范

钟凌云

全国中药炮制学术年会

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

山东济南

2

 

 

 

 

 

 

 

 

 

 

注:大会报告:指特邀报告。

4.承办竞赛情况

序号

竞赛名称

参赛人数

负责人

职称

起止时间

总经费(万元)

1

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技能大赛——2019′中医药社杯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大赛

120

刘荣华

教授

2019年5月

15

2

全国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竞赛江西赛区总决赛

26

简晖

教授

2018.11.08-11.10

5

3

第六届“双惟杯”中药学学科知识与专业技能竞赛

75

刘荣华

教授

2018.11.116-12.21

3

注:学科竞赛:按国家级、省级、校级设立排序。

5.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序号

活动开展时间

参加人数

活动报道网址

1

2018年12月26日

270

在师大附属湾里实验小学挂牌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旨在进一步创新“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模式,让更多的青少年们接受传统中医药文化熏陶,认识中医药,热爱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通过中医药教育,提升青少年健康营养,养成健康的行为方式与生活习惯,提升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

http://www.jxutcm.edu.cn/info/1010/21873.htm

2

2018年5月16日

300

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揭牌

江西中医药大学在江西省广昌县实验小学挂牌成立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当天,江西中医药大学志愿服务队为小朋友们展示了热敏灸、刮痧等中医技术,并现场配制中药养生茶

6.接受进修人员情况

序号

姓名

性别

职称

单位名称

起止时间

1

岳春燕

副教授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2017.09-2018.07

2

艾赛提·买买提

副教授

哈密职业技术学院

2018.09-2019.07

 

 

 

 

 

注:进修人员单位名称填写学校,起止时间以正式文件为准。

7.承办培训情况

序号

培训项目名称

培训人数

负责人

职称

起止时间

总经费(万元)

1

全国中医师中药炮制理论与技术培训

211

杨明

教授

2018.5.19-5.20

                  

5

2

全国中医师中药炮制理论与技术培训第二期

110

杨明

教授

2018.12.22-23

5

3

中药化学成分结构分析软件中药质量与安全性评价虚拟仿真软件系统的使用方法培训

26

钟凌云

教授

2018年5.23-5.25

2

注:培训项目以正式文件为准,培训人数以签到表为准。

(三)安全工作情况

安全教育培训情况

120人次

是否发生安全责任事故

伤亡人数(人)

未发生

0

0

注:安全责任事故以所在高校发布的安全责任事故通报文件为准。如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在其下方表格打钩。如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请说明伤亡人数。

 

Copyright ©  江西中医药大学  赣ICP13005956号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兴湾大道818号    邮编:330004